弘扬中华汉语文化社会实践团“桂”在推普、助力振兴行动:身行乡下去,普话口声传

作者:陈红联 陆羽欣 邓梓鋆 发布日期:2023-07-11 浏览次数:

中国青年网桂林7月11日电(通讯员 陈红联 陆羽欣 邓梓鋆)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金沙3777弘扬中华汉语文化社会实践团于7月10日在桂林市临桂区六塘镇下辖村——羊田村,及其周边行政村开展了普通话的推广宣传活动。实践团队成员致力于投身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和深入走访普

通话普及率较低的镇、村,这也是语言文字工作直接服务国家“三农”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践团队成员通过乡村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分发推普物资,以及询问村民日

常普通话的使用情况来展开乡村推普行动。

正午时分,艳阳高照,推普实践团队成员兵分三路向目的村出发,坚持将推普行动宣传深入村民心中。在推普实践中,团队成员对羊田村村民进行了相关推普的访谈行动。从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地村村民日常都是用土话进行交流,团队成员也试着用自己所熟知的桂柳话与村民进行沟通,倾听村民心中对于是否愿意去学习普通话的看法,得到的反馈是“长期使用方言或土话让他们难以继续学习普通话,即使学习了普通话也还是会存在比较严重的口音问题”。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徒步在羊田村的小巷中。

中国青年通讯员 陈红联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村民家中进行普通话使用情况的访谈。

中国青年通讯员 陈红联 供图


团队成员也向村民询问了村中孩子们掌握普通话的情况,了解到当地村的孩子既能在学校的沟通中能学习到普通话,在家里也能通过耳濡目染的乡音影响来学习当地的方言或土话。实践团队成员对孩子们还能够同时掌握方言和普通话的情况表示赞叹,即使孩子们在讲普通话时还存在着口音的问题,但是也能够达到与人交流沟通的目的。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羊田村当地员工的合影。

 中国青年通讯员 陈红联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给村民分发推普物资。

 中国青年通讯员 陈红联 供图


在另一队的调查中,实践成员得知,其实在羊田村普通话已经推广开来。少部分人如老人家只能讲方言或者土话,大部分人都会说普通话,虽然有些发音并不标准,但是与人交流时,还是能听得懂,只是说得不够流利。同时,实践团队遇到的孩童都已经会说普通话,虽然也存在着口音问题,但是这说明学校对孩子们的普通话教育也有了一定成效。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正在居民家中了解普通话与方言使用频率。

中国青年通讯员 邓梓鋆 供图


同时实践团队成员在入户的过程中发现生活在村里的大多数是老年人。在实践团队成员进行普通话的推广宣传中,老人家大多数是使用当地方言与团队成员交流,有些老人可以听懂普通话,但是不能够流利的使用普通话。“我都老了不怎么讲普通话,讲的不好。平时跟家里人讲话都是用桂柳话多。”奶奶跟团队成员用方言说。幸于团队中有一位会说当地方言的成员才能继续跟奶奶沟通。团队成员在询问一些关于普通话的基本情况后,鼓励奶奶用普通话跟我们交流。于是团队成员又跟奶奶聊了一些家常,小队队员用普通话复述老奶奶的话,以此来对老奶奶的发音进行纠正。

图为实践队员帮助老人正音。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陆羽欣 供图


“在哪里推广啊,那出去外面肯定说普通话的嘛。”实践队员与爷爷的交流过程中得知,老爷爷的子女均已外出务工,他说:“出去外面工作肯定是要说普通话的嘛,不然谁听得懂桂柳话啊。”由此可见老爷爷认为在商业区推广普通话是重要的。

经过走访实践团队成员发现,在黄家庄村的人家大多数交流依然是使用当地的方言,有一些村民可以听懂普通话,有一些村民甚至只能用当地方言交流。村民们使用普通话的发音带有明显的当地方言的口音。走访下来,团队成员发现尽管普通话在多数人已经是普及程度相当高的,但是这些普及却局限于能听懂,而开口却不流利。实践团队成员向村民们解释了一些关于普通话为何要推广的问题,鼓励村民开口说普通话,帮助村民正音,以此达到推广普通话的目的。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就普通话推广场所与村民爷爷的谈话。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陆羽欣 供图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羊田村村委处的合影。

中国青年通讯员 陈红联 供图


上一条:【暑期社会实践】2023年暑期“三下乡”报道——环保宣传,青年先行
下一条:弘扬中华汉语文化社会实践团“桂”在推普,助力振兴行动:推普助力,在民在心